愛爾蘭檔案

國名:愛爾蘭(Ireland)
首都:都柏林(Dublin)
獨立日:12月6日(1921年)
語言文字:愛爾蘭語、英語

〔國旗〕 由綠、白、橙三色組成。左邊為綠色,代表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,也象徵愛爾蘭的綠色寶島。右邊為橙色,代表新教及其信徒,表示尊貴和財富。中間的白色,則象徵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間永久休戰、團結友愛,也象徵對光明、自由、民主與和平的永續追求。

〔地理〕 位於歐洲西部、愛爾蘭島中南部的愛 爾蘭共和國,面積約為台灣的兩倍大。西瀕大西洋,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,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。境內中部是丘陵和平原,沿海多為高地,被稱為「翡翠之島」。

〔人口〕 2006年剛跨過400萬人。境內多為愛爾蘭人,九成居民信奉天主教,其他則為基督教、新教等。

〔簡史〕
西元前3000年,歐洲大陸移民開始定居愛爾蘭島。
西元432年,基督教和羅馬文化傳播至愛爾蘭。
12世紀,愛爾蘭進入封建社會。
1169年,愛爾蘭遭英國入侵。
1171年,英王亨利二世確立對愛爾蘭的統治權。
1541年起,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。
1800年,簽訂英愛同盟條約,成立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」,愛爾蘭遭英國吞併。
1916年,都柏林爆發抗英的「復活節起義」,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高漲。
1919年,甫當選的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,自行組成眾議院,並發佈獨立宣言。愛爾蘭獨立戰爭爆發,英國派兵鎮壓。
1921年12月,英國與愛爾蘭簽訂條約,允許26個郡成立「愛爾蘭自由邦」並享有自治權,北部6郡(現北愛爾蘭)卻仍歸屬英國,內戰於是爆發。  

(1919-1922年即為電影《吹動大麥的風》所描述之年代)
1937年,愛爾蘭憲法宣佈「自由邦」為共和國,但仍屬於英國聯邦。
1948年12月21日,愛爾蘭議會透過法律,宣佈脫離英國聯邦。
1949年4月18日,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,但拒絕歸還北部6郡。「愛爾蘭共和軍」為爭取北愛脫離英國統治而訴諸武力,自此展開超過半個世紀的暴力衝突。愛爾蘭歷屆政府致力於和平統一,同時與英國合作解決北愛爾蘭的衝突問題。
1955年,愛爾蘭加入聯合國。愛爾蘭第一位女總統瑪麗羅賓遜(Mary ROBINSON)成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。
1973年,加入「歐洲經濟共同體」(現歐盟前身)。
1998年,愛爾蘭、北愛、英國三方簽署「和平協約」。愛爾蘭放棄其憲法中的北愛爾蘭主權,北愛成立地方自治政府。但由於「愛爾蘭共和軍」拒絕解除武裝,和平進程陷入僵局。
2005年9月,「愛爾蘭共和軍」銷毀所有武器、宣布永久放棄武力,結束與英國長達30年的武裝鬥爭;並將以民主和平方式,繼續追求愛爾蘭南北的統一。